我知道你跟我一樣,沒辦法整天泡在健身房。所以讓每次運動既高效又有效,才是關鍵。那麼問題來了:一場理想的運動到底應該做多久呢?

來聽專家怎麼說:認證私人教練、健康教練暨 Bridal Bootcamp San Diego 創辦人 Natalya Vasquez 表示,運動時長其實不應該被某個「固定時間」綁住,而應該取決於你的健身目標。「每個人的目標、程度與生活型態都不同,所以理想的運動時長也會不一樣,」她解釋。「與其專注在運動做了多久,不如問問自己:我正在做的內容,是否真的在幫助我達成目標?」(品質比數量更重要!)

早中晚什麼時候運動效果最好?教練證實:在「這時間」運動對減重燃脂更有效!

一週內運動時間越長越健康,對還錯?【破除迷思】

專家介紹:Natalya Vasquez 是認證私人教練(CPT)、健康教練,同時也是 Bridal Bootcamp San Diego 的創辦人。

大多數健身教室的課程時間大約為一小時,但近來掀起風潮的「運動零食」(也就是長度約 10 到 15 分鐘的短時運動)也逐漸成為主流。這背後有其道理:「就算你沒有時間進行長時間運動,也不代表無法透過短時間訓練來維持進度並讓自己感覺更好,」認證教練 Vasquez 如此說。

你的理想運動時長也可能因為幾個關鍵因素而不同——包括訓練類型、你的運動經驗,以及你當天的心理狀態。Vasquez解釋:「舉例來說,如果你的目標是增加肌肉、減少體脂,這樣的重量訓練課程時間,會和提升跑步速度或耐力的訓練時間不同。」

接下來,就讓專業教練來告訴你:根據不同的運動種類與目標,你的訓練到底該做多久才剛剛好?別錯過下方的完整建議!

一場運動到底該做多久才夠?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「通用標準」來判斷每次運動該流汗多久,很抱歉,這樣的標準並不存在。認證教練 Vasquez 表示,運動並不是「一體適用」,也沒有一個固定時間能套用在所有人身上。「決定運動時長時,你應該考慮的是目標和可利用時間,」她解釋,「運動時間越長並不等於越有效。」

的確,30 到 60 分鐘的訓練可能能幫你達到目標心率,或有效刺激特定肌群,但對所有人來說都適用的通則是不存在的。Vasquez 指出,運動時間取決於很多因素:你的身體狀態、是否有受傷、時間壓力,以及你希望達成的目標。

「有些人生階段你可能有時間進行較長的訓練,但當你的生活進入轉職期、或者成為父母後,可能就沒辦法奢侈地花很長時間運動了,」她說。不過,這並不代表你就訓練無效——關鍵在於如何規劃內容。她強調,設計得當的短時訓練,也可以非常有效!

你的目前體能狀況,其實也是決定運動時長的重要依據。Vasquez 說:「如果你是運動新手,建議從 20 到 30 分鐘的短時訓練開始。」隨著體能與技巧提升,再視情況逐步增加到 30~60 分鐘,如果你的時間允許的話。

另外,聽身體與心理的聲音非常重要。Vasquez 提醒:「如果你硬逼自己完成一小時訓練,結果到後半段精神早已放空,姿勢跑掉、甚至忘記自己在做什麼,這樣的訓練其實根本沒有效益。」這種情況下,30 分鐘專注且有效率的訓練反而更有幫助。

還有一個判斷標準是:如果你一想到運動時長就感到壓力,那可能就是太長了。Vasquez 說:「每次都因為訓練時間太長而感到抗拒,表示你該調整訓練內容了。如果你對短一點的運動反而感到期待,那或許就是你該改變計畫的信號。」

重量訓練該做多久才夠?一般來說,重量訓練的時間應該足夠讓你完整訓練目標肌群,Vasquez 表示。「如果你是針對多個肌群訓練,一次課表可能會拉長到 60 分鐘;但如果只是集中訓練單一肌群,30 分鐘也能有效完成,」她說。

不過,比起訓練時間長短,重量訓練更該注重的是『總訓練量』(也就是:次數 × 組數 × 重量)。Vasquez 解釋:「如果你每週訓練五天,那麼每次可以安排較短的訓練、分別針對不同肌群;但如果你只能每週訓練三天,那麼每次課表自然會拉長,因為你需要在較少的天數中覆蓋到更多肌群。」

簡單來說,重量訓練沒有絕對的『標準時長』。不過,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(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)建議,每週至少安排兩天的肌力訓練,每個動作做 2~3 組、每組 8~12 次,作為基本原則。

有氧運動該做多久?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建議,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,或75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。這些運動可以包括跑步、游泳、跳舞、騎車或快走,最好能分散在整週進行,Vasquez補充。

不過,有氧運動的時長應該依照你的目標調整。Vasquez說:「如果你的目標是維持心臟健康,那麼每週多次、每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就足夠了。」如果目標是跑馬拉松,則需按照訓練計畫逐步增加跑步時間以提升耐力,通常會超過基本建議。

如果你正進行減重,則有氧運動時間應根據燃燒的熱量來決定。Vasquez表示,減重的核心是熱量赤字,也就是攝取的熱量減去身體基礎代謝及額外活動消耗的熱量,找到適合自己和生活節奏的方式最重要。舉例來說,20分鐘的高強度間歇訓練(HIIT)燃燒的熱量,可能與1小時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相當。

徒手訓練應該做多久?和使用器械的重量訓練一樣,徒手訓練的時間應該足夠讓你挑戰目標肌群。Vasquez表示,訓練時長會受到你的目標、時間限制以及課程設計的影響。「由於徒手訓練利用的是全身體重,一場高效且具挑戰性的訓練只需短短20分鐘即可完成。」

事實上,一項2021年的研究發現,每週兩次、每次40分鐘的徒手高強度間歇訓練(HIIT)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、肌力和整體運動表現。

瑜伽或普拉提的運動時間應該多久?

Vasquez表示,瑜伽和普拉提的課程時長通常介於20到60分鐘,有些瑜伽課甚至長達90分鐘。「許多恢復型、力量型和熱瑜伽課程設計為一小時,但如果目標是減壓,每天練習20分鐘的瑜伽也能帶來明顯好處。」

一項《預防心臟病學》(Preventive Cardiology)的研究發現,每週兩次、每次60分鐘的瑜伽能提升肌力、耐力、體態和柔軟度。另一項發表於《頂尖老年康復》(Top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)的研究指出,每天12分鐘的瑜伽就能逆轉骨質疏鬆和骨質減少。

此外,研究刊載於《PLOS ONE》顯示,每週進行1到3次、每次30至60分鐘的普拉提,有助改善柔軟度、穩定性以及慢性下背痛。

運動間隔該休息多久? 和運動時長一樣,休息時間也應依個人狀況調整。Vasquez表示,休息的長短主要取決於你進行的運動種類與所訓練的肌群。

如果每次運動都是中高強度,建議每週至少休息一天,讓肌肉有充分時間恢復。但根據運動強度與活動量,有時可能需要更長的休息時間。對於剛開始運動的人,Vasquez建議多休息幾天,讓身體適應運動與負重。美國衛生部建議每週運動75至300分鐘,且至少安排兩天阻力訓練。如果目標是增肌,應讓同一肌群在兩次訓練間休息1至2天,讓肌肉有時間修復與重建。舉例來說,不應連續多天訓練臀部肌群,否則恢復不完全;但休息期間可以訓練上半身,因為肌群不同,不會互相影響。Vasquez提醒,休息時間因人而異,還需考慮心理健康、體能、運動強度、目標與時間限制。「運動能帶來能量,但過度訓練且缺乏適當休息反而會消耗你,」她說。「要注意身體與心理的訊號,如果經常感到痠痛或抗拒運動,就該休息一天了。」

運動時間越長不代表效果越好Vasquez表示,有個誤解認為想要有成果就必須做更多運動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採取適度的方式通常更符合你的生活型態,也更容易持久。她說:「運動是一場長期戰役,運動量多不一定比較好,有時候慢慢來、做得少反而比急著快速達成目標更有效。」

Women's Health美力圈SAY⚡️時髦女子必知!美力大小事一次看

立即加入好友

【你可能也感興趣】

>> 運動量看「時間」比「步數」重要,對還錯?【破除迷思】

>> 沒時間運動?試試看7種「微運動」,不到10分鐘就能瘦

>> 「超慢跑」減肥跑對才有效!專家「超慢跑教學」正確姿勢4要領 姿勢錯誤小心傷膝蓋

From: Women's Health US